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研究员) > 正文
人才队伍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助理研究员)
博士后
行政实验人员
导师信息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讲座和兼职教授
 
优势平台
 
教授(研究员)
 
雍阳春
发布日期:2024-01-16  浏览:

雍阳春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86) 0511-8878 6226 (O)

邮箱:ycyong@ujs.edu.cn

地址:江苏大学 能源研究院1511室

个人履历

雍阳春,研究员/教授,博导;现任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江苏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院院长、江苏大学鸿润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霍英东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青;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级高端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副主编,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委,Process Biochemistry客座编辑。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如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CS Catalysis等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H-index为43,单篇最高引用600余次,专著章节6章(包括RSC, Springer, Wiley等国际知名出版社),国际学术期刊特辑3部,国际国内会议报告50余次(大会特邀报告1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8项)。

工作经历

2012.8-至今 江苏大学/教授/研究员

2012.4-2012.5   天津大学/客座研究员

2010.7-2012.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esearch Fellow

2009.9-2010.7 华中农业大学/讲师

教育经历

2004.9-2009.8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

2000.9-2004.7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

研究方向

Ø 电能“细胞”:环境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及能量代谢/转换机制及创新应用

Ø 城乡“矿山”: 污染物/废弃物处理与定向资源转化(有机污染物/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重金属污染处理与资源回收,污染物能量与元素定向转化,CO2高值转化与利用)

Ø 微生物纳米“机器人”:智能环境微生物(先进生物传感,生物智能控制与进化,微生物/人交互系统,超限生物智造与智能环境治理)

主持项目

l 2021-202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课题,主持

l 2021-20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子课题,主持

l 2022-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l 2019-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l 2016-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l 2014-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l 2022-2025,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主持

l 2016-2019,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主持

l 2018-2021,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主持

l 2023-202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主持

l 2014-2016,江苏省“双创计划”(高校创新类) ,主持

l 2020-202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重点项目,主持

l 2012-2015,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 ,主持

l 2013-201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l 2020-2022,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项目,主持

l 2014-201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主持

l 2014-2017,江苏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主持

l 2012-2015,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启动基金,主持

l 2017-2020,江苏省双创团队,子课题主持

l 2022-2027,企业横向课题,主持

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 Yang-Yang Yu#, Yan-Zhai Wang#, Zhen Fang, Yu-Tong Shi, Qian-Wen Cheng, Yu-Xuan Chen, Weidong Shi*, Yang-Chun Yong*. Single cell electron collector for highly efficient wiring-up electronic abiotic/biotic interfa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2020) 4087.

[2] Yang-Chun Yong, Yang-Yang Yu, Xinhai Zhang, Hao Song*. Highly active bidirectional electron transfer by self-assembled reductive graphene oxide hybridized electroactive biofilm.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53 (2014) 4480-4483.

[3] Yang-Chun Yong, Xiao-Chen Dong, M. B. Chan-Park, Hao Song*, Peng Chen*. Macroporous and Monolithic Anode Based on Polyaniline Hybridized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bial Fuel Cells. ACS Nano, 6 (2012) 2394-2400.

[4] Bifu Luo#, Yan‐Zhai Wang#, Di Li, Hongqiang Shen, Li‐Xia Xu, Zhen Fang, Zhenglong Xia, Jianlin Ren, Weidong Shi*, Yang‐Chun Yong*. A periplasmic photosensitized biohybrid system for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1 (2021) 2100256.

[5] Hongqiang Shen,Yan-Zhai Wang, Guiwu Liu, Longhua Li, Rong Xia, Bifu Luo, Jixiang Wang, Di Suo, Weidong Shi*, Yang-Chun Yong*. A whole-cell inorganic-biohybrid system integrated by graphene oxide for boosting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ACS Catalysis, 10 (2020) 13290-13295.

[6] Xiao-Meng Ma, Jian-Wei Wang, Li-Ting Zhao, Yafei Zhang, Jun-Ying Liu, Songmei Wang, Daochen Zhu, Zhugen Yang, Yang-Chun Yong*. 2023. Self-assembled microfiber-like biohydrogel for ultrasensitive whole-cell electrochemical biosensing in microdroplets. Analytical Chemistry, 95: 2628–2632.

[7] Jing-Xian Wang, Xue-Jin Yang, Yan-Zhai Wang, Kai Yang, Huayou Chen, Yang-Chun Yong*. 2022. Bio-Nanohybrid Cell Based Signal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94: 7738-7742.

[8] Yuan Yang, Yang-Yang Yu, Yu-Tong Shi, Jamile Mohammadi Moradian, Yang-Chun Yong*. In Vivo Two-Way Redox Cycling System for Independent Duplexed Electrochemical Signal Amplific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91 (2019) 4939-4942.

[9] Rong-Wei Si, Yuan Yang, Yangyang Yu, Song Han, Chun-Lian Zhang, De-Zhen Sun, Dan-Dan Zhai, Xiang Liu, Yang-Chun Yong*. Wiring Bacterial Electron Flow for Sensitive Whole-Cell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Riboflavin, Analytical Chemistry, 88 (2016) 11222-11228.

[10] Di Suo, Zhen Fang*, Yang-Yang Yu, Yang-Chun Yong*. 2020. Synthetic curli enables efficient microbial electrocatalysis with stainless-steel electrode. AIChE Journal, 66:e16897

代表性的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基于杂合生物膜的核黄素电化学检测方法及传感器,202110332324.5

[2] 一种基于生物纳米杂合体系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方法,202110302117.5

[3] 一种具备石墨烯亲和能力的希瓦氏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202011624040.5

[4]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液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202010471446.8

[5] 表达功能化淀粉样纤维的希瓦氏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202010430308.5

[6] 一种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202010290654.8

[7] 一种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202010128752.1

[8] 一种希瓦氏菌-纳米硫化亚铁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201811635173.5

[9] 一种生物活性石墨烯复合水凝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010128720.1

[10] 一种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的复方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202210754136.6

[11] 一种聚苯胺纳米花修饰的碳布电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201710875837.4

[12] 一种检测水体毒性的双信号生物电化学方法,201710751604.3

[13] 一种基于碳电极电解耦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方法,201710522584.2

[14] 一种成簇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碳电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201710083355.5

[15] 一种绿脓菌素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201611128577.6

[16] 基因工程细菌在水体总毒性检测中的应用,201610236068.9

[17] 一种维生素B2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201510951792.5

[18] 一种富马酸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201410334224.6

[19] 利用环境压力提高芽胞杆菌发酵聚-γ-谷氨酸产量的方法,200910272770.0

[20] γ-聚谷氨酸或其盐类作为添加剂在乳制品中的应用,200910272421.9

荣誉及获奖

l 2016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

l 2018年,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

l 2014年,获江苏省“双创人才”

l 2016年,获江苏省“双创团队

l 2016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l 2012年,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

l 2023年,获江苏省首届百篇优秀科技论文奖

l 2017、2019年,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l 2018年,获江苏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l 2015、2016、2017、2018年,获江苏大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l 2018年,获江苏大学“青年英才

l 2019年,获江苏大学“奋达杰出青年英才奖”

l 2016年,获江苏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

l 2013年,获江苏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

l 2014年,获江苏大学优秀教师

l 2015年,获Global Medical Discovery (Key Scientific Article)

l 2015年,获Renewable Energy Global Innovations (Key Scientific Article)

l 2016年,获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特等奖

l 2013年,获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大学科学技术处
Copyright © 2024 nyyj.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电话:0511-88799500 E-mail:nyyj@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