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张华彬教授、福州大学汪思波教授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啸教授等三位受邀在能源研究院1517报告厅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能源研究院姜志锋教授主持,能源研究院部分师生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张华彬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面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长,发展绿色可再生技术是重大挑战。张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电催化单原子催化剂的开发,从原子层面阐明活性位点和催化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指导高效催化材料的设计,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催化反应的本质。汪思波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利用光催化技术将CO2还原成碳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理想途径,但效率仍低于实际应用需求。汪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维纳米片次级结构的分级中空异质结和高导电性的类金属光催化剂,通过调控光生电荷分离、CO2的吸附与活化,实现高效人工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汪啸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负载型稀土催化材料已无法满足需求,需结构升级以提升性能。汪教授团队专注于稀土催化材料表面化学微环境的精准调控,通过多元金属共混、多位点耦合、多物相融合等方法,制备了复杂结构的稀土催化材料,并成功应用于三效催化、CO2加氢、塑料降解和甲烷偶联等反应。最后,三位教授细致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
张华彬,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独立PI,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等奖励。现担任Science Advances的副主编,SusMat、Nano-Micro Letters和Carbon Energy杂志编委。主要研究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光电催化反应,包括水裂解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 Syn.、Sci. Adv.、Joule、Energy Environ.Sci.、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17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30余篇,个人H-index为65,连续四年(2020-2023)被Web of Science评为全球高被引学者。
汪思波,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2010年获得福州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6-202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初以“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由福建省引进到福州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及光催化还原CO2、分解H2O制氢等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SCI论文90余篇,被引用12000余次,入选2020-2023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催化科学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汪啸,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生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计划),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创新创业人才。师从张洪杰院士,主要从事稀土催化材料定向合成及催化性能精细调控的研究,针对稀土催化材料微纳结构及表界面态精细调控科学问题,以催化材料的构-效关系、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为研究核心,以提高催化材料三性(活性、选择性、稳定性)为导向,围绕废碳高值化利用和氢能,开发了绿色可控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系列高性能催化材,取得了多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90余篇研究论文;获2023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绩集体奖(主要完成人);2014年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现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Nano Research和《应用化学》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