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斯威本科技大学孙成华副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并在1517报告厅做了题为“合成氨催化剂计算机分子结构设计”的学术报告。研究院副院长何志霞教授主持报告会,能源研究院、材料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孙成华副教授围绕“CAMD for Ammonia Synthesis”这一主题,首先介绍了两种主流计算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解决绝大部分材料和化学中的模拟需求,更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材料智能设计提供契机和数据基础。然后介绍了当今最新的计算技术在辅助新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应用,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结构设计,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催化剂,然后以电催化合成氨为例,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结构设计,筛选出理论上具有优良性能的电催化剂。最后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理论计算方面的工作。报告会结束后,孙老师与师生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和讨论。
孙成华副教授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2年先后在瑞典皇家理工、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以访问博士后学习,2013年正式加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化学系,2017年转入斯威本科技大学获副教授,终身教职。孙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设计高性能催化剂,广泛用以清洁能源与环境领域。2008年,孙教授和合作者提出采用氟稳定二氧化钛高能表面,首次实现高活性TiO2纳米晶的合成,推动了无机晶体的少数面控制工程(Nature, 2008; JACS, 2009)。近些年,孙教授以电化学和熔盐化学为中心,发展了一系列催化剂用以室温合成氨和生物质转化。迄今为止,已发表180余篇SCI论文,包括Nature、Nature Material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等,论文引用12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000余次,H因子45。